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
 
 行业动向
 
行业动向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向    
行业动向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将另行制定改革办法

日期:2011/11/25 10:42:47                                                        浏览次数:5768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
在中国记协第十九期“新闻茶座”上的主讲实录
 
 
各位国内外新闻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中国记协“新闻茶座”活动中和大家见面,围绕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向在座的国内外记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新闻报刊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科学理论、传承优秀文化、引领时代潮流、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新闻报刊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改革、发展、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在事业和产业发展方面,中国报刊业取得辉煌成就,正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自身科学发展
 
“十一五”时期,在传统媒体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国报刊网站、电子报刊、网络报刊等新业态发展迅速,6家报业集团、报刊社(成都商报博瑞传播、解放日报新华传媒、北京青年报北青传媒、中国计算机报赛迪传媒、广州日报粤传媒、浙江日报浙报传媒)的经营部分已经在境内外上市,1069家报刊单位转企,39家报业集团实行了编辑和经营两分开,大众消费和科学技术类期刊集群开始出现,中大型报刊骨干企业正在形成。63家期刊与国外开展版面合作,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从产业发展看,报刊产值稳步增长,成为我国核心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产业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9种,总印数452.1亿份,比2009年增长3.0%;实现总产出734.9亿元,较2009年增长13.8%;每千人日均拥有报纸92.5份,增长2.6%;报纸普及率每户0.3份,增长3.3%。有23种报纸的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份。2010年,中国报纸广告收入为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201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总印数32.2亿册,比2009年增长2.0%;实现总产出156.5亿元,比2009年增长4.1%;人均年拥有期刊2.4册,较2009年增长1.6%。
 
从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能力看,报刊发挥着与基层群众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解疑释惑,有效引导,平衡心理,化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从报刊资源集中度看,报刊业以党报、都市报刊为主体整合资源而组建大型新闻传媒集团日益显现出市场竞争的优势。我国报刊产业要走上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迫切需要组建大型新闻传媒集团,引领产业发展、增强新闻传播能力。目前报刊业已经内生做强做大的需求。报刊集团参与出版、视频、广电、演艺等业务,省报集团与地市合办地方版都是做大文化产业的扩张冲动。各地报刊管理部门也积极推进报刊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利用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报刊业的新飞跃。
 
从公共文化服务看,报刊业正开拓城市社区及农村市场,进一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中党报农村版,都市报社区版、地方版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总结包括报刊在内的新闻出版改革,我们有以下经验和体会点:一是解放思想,总体设计。在改革之初,根据体制改革中突出存在的观念和思路问题,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引导行业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了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的改革思路,依据新闻出版业不同属性、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改革对象,分别设计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企改制、事业单位两分离的改革路线。二是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进出口等产业属性强的新闻出版单位,首先推动整体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出版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出版单位,实行全行业转企改制;对图书、报刊出版单位区分不同性质,促进事业性出版单位进行事业性质改革,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对报刊体制改革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两类不同性质进行;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制定出明确指导意见。三是由易到难,加快推进。从自己做起,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完成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基本形成依法行政、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从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到扩大试点,再到全面展开、由点到面,加快推进,取得一系列阶段性重大成果,空前地解放了新闻出版生产力,带来了新闻出版事业大繁荣、产业大发展和整个行业传播力、竞争力的大跨越。
 
二、当前我国报刊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报刊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从体制上看,国外报刊均是企业,但是在中国很多报刊仍然是“事业单位”体制。目前,全国共有报刊11833种,涉及出版单位4591家,除小部分是肩负党和国家重要宣传使命的时政报刊,绝大多数是非时政类报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文化体制的改革,现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大多不具备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且存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报刊出版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竞争力。
 
第二,互联网技术在中国不断创新,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推动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博客、播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络、3G网络等新技术、新业务呈现裂变式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和受众的阅读方式。互联网的新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最活跃、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成为人们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对传统报刊业形成巨大冲击。
 
第三,从国际竞争看,我国报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强,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影响力。2008年,我国报刊主业收入达到了700亿元人民币,2009年继续保持了7%左右增长速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的年营业收入是200亿欧元,默多克新闻集团年收入210亿美元。中国国内报刊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很弱,资产和年销售双超百亿的报刊业集团还没有,我国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在国际上影响力有限,发自中国的真实声音国际上往往听不到,这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四,从满足市场需求看,我国报刊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报刊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去年提出了今后10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在报刊方面,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期刊3.2册,年每千人拥有日报130份以上。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期刊2册多,年每千人拥有日报不足100份,还有不小的差距,急需加快改革,加速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量。
 
综合分析今后五年的发展环境,我们认为,今后几年,仍然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中国的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空间更加广阔、后劲更加充足。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在推动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整体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强力推进,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四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提供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的持久活力。五是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认可度不断提高,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开辟了资本通道和融资渠道。六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的持续加快,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新闻出版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果逐步巩固,积累了新经验,深化了新认识,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淀了新的力量。
 
三、深化报刊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报刊资源和结构。
 
今年年初,中央强调,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我们正按中央要求开展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总的时限要求是,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具体实施上,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首批转制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在8月底前报送改革方案,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这次报刊改革和去年年底全面完成的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不同,难度更大些。从微观上看,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很大、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结构复杂,不像图书出版单位那样规整。因此,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要根据报刊出版单位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分期分批进行。其中,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各类企业法人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企改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同时先行转企改制。现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中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单独转企改制,区别不同情况,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予以撤销。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将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只是文化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从推进转企改制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还要作出更多努力,必须进一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
 
1.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市场规则和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出版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指导新闻出版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和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出版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各自职责,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切实提高新闻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继续打造新闻出版骨干传媒企业。要打破传统按行政梯次、行政区划配置出版资源的局面,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出版资源由纵向配置转向横向配置。继续推动中央层面人文、教育、科技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建设。要在科学研制方案基础上,启动全国南北两大出版物发行集团公司筹建工作,为建立全国统一、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城乡贯通的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奠定基础。
 
3.继续促进新闻出版企业加速与科技的融合。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推动企业提高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手段的能力,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新闻出版传播能力。要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动绿色印刷,发展环保、低碳、可持续的新闻出版业。
 
4.继续推动新闻出版单位强化内部管理。要积极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合新闻出版业发展实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要以明确范围、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要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强化管理和成本核算,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新闻出版总署将就推动出版企业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出版导向管理、探索建立企业工薪制度、资产收益制度、上市公司和股份公司激励机制等问题,出台规范性文件,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内在活力。
 
记者朋友们,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新闻媒体近三五年来的进步情况,那就是“大”,我们通过大改革,实现了大发展,完成了大跨越,取得了大变化。如果再用一个字概括今后五年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三加快、一加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我们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关键性的指标是,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9400亿元、增加值8440亿元。相信在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新闻出版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届时,欢迎中外媒体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宣传报道和支持。
 
谢谢大家。
 
消息来源:中国记协网        2011年11月17日
版权所有: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